2022.03.15
聚焦两会③ | 林龙安两会建议获媒体广泛关注
- 发布者:禹洲集团
- 浏览次数:7493



2022年3月11日下午,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。两会期间,全国人大代表、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会长、禹洲集团董事局主席林龙安带来的三份建议《关于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智能城市的建议》、《关于香港重大传播疾病防控的管理建议》和《关于加快建设罗湖深港社会融合发展区,助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建议》受到内地、香港及海外媒体的广泛关注,包含《央视新闻》、《人民网》、《新华网》、《中国证券报》、《香港卫视》、《香港文汇报》、《大公报》、《香港商报》、《中国房地产报》、《新京报》、《中国网》、《凤凰网》、《时代周报》、《观察者网》、《紫荆杂志》、《每日经济新闻》、《搜狐财经》在内的多家媒体总计报道及转载达六百余篇。
以下摘自部分媒体报道:
林龙安建议:各地应根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,制订切实可行、操作性强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规划。
《华夏时报网》:政府引导,多方参与。
《证券日报网》:数字经济赋能智能城市的发展,实际上要覆盖的面是非常广的,并不是简单的“连网”。
林龙安建议: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的智慧化,促进市政设施智慧化,加速建立城市部件物联网感知体系,提高城市数字化水平。
《证券日报网》:一个城市的发展并不是通过喊口号就可以建好,这和城市一砖一瓦的建设是密不可分的。
林龙安建议:各地发展数字经济、建设智能城市,精要在于不单是利用各种科技或实体基建,而是通过科技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,改善市民生活质素。
《蓝鲸财经》:要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,数字化服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。
《新华网》:数字经济蓬勃兴起的当下,城市发展如何既实现数字化“加载”,又贴近百姓民生?
林龙安建议:充分发挥大学、职业院校、科研院所的带动牵引作用,加快开设数字经济产业相关的专业或课程,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,建立校企人才对接机制。
《华夏时报网》:在林龙安看来,“人才培训”和“国际影响力”也是国内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一环,“引进国内外数字经济产业高层次人才”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林龙安建议:内地深化与香港在数字经济、智能城市发展的合作,积极推动港深广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建设,打造智慧大湾区。
《时代周报》:近年来,随着物联网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及5G等技术的发展,智慧城市离我们越来越近。林龙安强调,加强数字经济人才培养,深化内地与香港间的合作也是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化方向重要的一环。
林龙安建议:建议香港完善突发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,堵塞检疫防控漏洞,同时与内地卫健委建立上传机制,打通香港和内地对传染病监测系统的对接,探索建立资源共享机制。
《中国房地产报》:今年已是粤港澳大湾区连续第六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,林龙安也一直坚持着把国家的战略布局、政策向香港各界做有效传递。
林龙安建议:引用《紧急情况规例条例》,以灵活开展关键的防疫抗疫项目。
《文汇网》:疫情严峻,特区政府须建立一套高效的战时抗疫指挥体系,全力以赴防控疫情。
林龙安建议:建议由香港以及内地专家、部门领导共同组成指挥中心,遵循科学抗疫的原则,听从专家建议制定统一指挥、统一协调、统一调度的抗疫决策机制,避免资源错配的情况。
《香港商报网》:当选港区人大代表以来,林龙安在加强香港与内地在科技研发方面的交流合作、发挥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中的作用方面履职尽责、建言献策,持续推动香港经济的繁荣可持续发展。
林龙安建议:现时香港青少年对内地的了解和交流未夠深入,在港人相对熟悉的罗湖,构建融合发展区,聚焦香港普通民众关心的教育、医疗等问题。同时建议在深圳河两岸共同划定一定的区域空间,协同开发。
《大公文汇报》:聚焦香港普通民众关心的教育、医疗等问题,为香港青年提供一个新选择、新机会,也有利于提升香港普通民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获得感。
本次两会期间,林龙安的建言受到了媒体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,今年的两会已然闭幕,但是对于林龙安来说未来仍然任重道远。履职人大代表5年来,他始终在为推动香港经济繁荣与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、竭尽所能。